飼料禁抗對養豬場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2021-02-05 09:55:45

飼用抗生素對保持動物健康、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有明顯的效果。幾十年來的廣泛使用也為養殖業帶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使用抗生素的矛盾沖突也更加明顯,包括細菌耐藥性產生、免疫力下降、抗生素殘留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我國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飼料禁抗,飼料中全面停止使用促生長類抗生素(中藥類除外),飼用抗生素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各種替抗方案和替抗產品逐漸受到養殖企業的關注。飼料生產禁止添加抗生素后,對養殖場而言,飼養方式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豬的健康、生長速度、料肉比也可能會受較大的影響。以前飼料中加入的桿菌肽鋅、金霉素、黃霉素、硫酸粘桿菌素等促生長類獸用抗生素,它們的作用機理可以通過改變腸道原有的微生物屏障、粘膜機構,降低粘液蛋白的粘稠度,提高飼料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率,降低腹瀉率,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但是這種做法帶來很多問題,比如長期添加抗生素對豬的粘膜免疫系統產生破壞,免疫力下降,豬的腸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增加,導致用戶頻繁加大用藥,耐藥性增強,致使在治療時無藥可治,導致豬群的死亡率上升。2006年歐盟全面禁止飼料中應用抗生素,然而“飼料禁抗”后幾年,養豬業出現了整體下滑,經過幾年綜合的應對方案解決了“飼料禁抗”的陣痛期。瑞典禁用抗生素促生長劑(AGP)后,小豬出現明顯的臨床問題:斷奶仔豬死亡率增加1.5%,斷奶日齡延遲1周。2000年丹麥制定法規,全面禁止抗生素促生長劑(AGP)在飼料中使用,只允許基于獸醫處方的應用。飼料企業的抗生素促生長劑(AGP)的使用從1996年106t下降到2000年零t(資料來源:DANMAP2001(DVI 2001)。禁用1年后,NCPP調查了62個豬場,發現63%的豬場肥育豬沒有出現日增重降低或腹瀉率的增加等情況,26%的豬場肥育豬日增重出現短暫的下降,11%的豬場肥育豬腹瀉率出現嚴重上升和體重嚴重下降。我國以前市場上流通的飼料中特別是教槽、保育料、小豬料是添加有促生長類抗生素的。隨著7月1日國家正式實施飼料禁抗后,所有的飼料企業都采用了替抗的模式,禁止添加任何抗生素。比如通過采用對蛋白飼料菌酶協同發酵技術的處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腸道疾病預防基本都可以解決的很好,但是由于養殖企業的豬舍環境控制的不夠理想,比如保溫差、通風不合理、粉塵大等,導致呼吸道疾病比較嚴重,出現抗拉稀效果不理想。養殖企業對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療還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研究發現臨床上使用治療的藥物在環境不好的豬場,使用比原來升高。在設備先進的豬場,尤其是環控系統和溫控系統做的先進的豬場,呼吸道疾病控制的比較好。特別是近年來生物發酵飼料的技術日趨成熟,以及飼料精準配制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對于豬舍內環境的改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動物的粘膜得到保護,粘膜免疫力水平得到提高,抗病能力得到增強。飼料禁抗最大的難點在于仔豬階段,仔豬本身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對抗各種疾病和多種應激能力差,造成腹瀉率和死亡率高,在一般管理情況下,哺乳仔豬死亡率在5%~25%。為降低仔豬死亡率,適應“無抗飼料”對其影響,除做到改善母豬的營養、做好豬群免疫、加強飼養管理(環境衛生、通風、保溫)等方面,更重要一點是,在設計飼料配方中,必須從改變仔豬營養設計理念,追求高采食量、高生長率為目標,轉變為構建仔豬健康腸道為目標。歐洲的實踐經驗證明,斷奶后仔豬前期的“慢上食”與“慢生長”,不僅不會對后續的生長性能有負面影響,而且豬只全程的生長性能仍然非常好。因為斷奶前期更重要的是提供易消化的營養物質、馴化腸道、促進腸道發育與健康,減少腸道的營養應激。
合理利用蛋白原料資源,增加飼糧中纖維,采用低水平、高質量蛋白原料加合成氨基酸來代替高蛋白原料,這種營養調整措施不僅不會影響后續的生長,而且整體上的飼料效益更好。相對于高蛋白飼糧,添加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飼糧和膳食纖維日糧,能有效減少腸道疾病的發生。對于保育豬,將斷奶較早的飼糧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8%以下可以減少腹瀉和腸道功能紊亂。保育豬日糧中添加適量的膳食纖維可以維持腸道正常蠕動,刺激胃液、膽汁、胰液分泌,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刺激腸道粘膜生長及胃腸道整體的發育。歐洲國家通過添加大麥和燕麥產品來增加飼糧纖維以改進腸道健康,我國現在有些企業也在尋找和研發一些替代產品,比如發酵膳食纖維。飼料企業更應該從改進生產工藝,保障大宗原料的品質,選用高消化率的大原料有利于仔豬腸道健康和營養吸收,對飼料減抗更顯的重要??梢蕴砑硬糠峙蚧蠖?、膨化玉米、膨化大米等原料,以增加營養素的利用率和提高飼料整體品質。選用優質的發酵飼料可以改善飼料營養、提高消化率、降低抗營養因子、抑制腸道有害微生物生長等作用。但是目前發酵飼料法律不健全,部分小的廠家,采取低價誘惑客戶,導致雜菌感染,霉菌毒素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合理使用有效的替抗產品。目前效果確切的主要包括有機酸化劑、酶制劑、益生菌、免疫增強劑等。這些添加劑雖然不如促生長抗生素作用高效、經濟,但他們分別有改善腸道健康、提高飼料消化利用率、提高免疫力及預防有害物質等作用功效,配合起來使用對禁抗后的動物健康和生長性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國養豬場集約化程度高、飼養密度大、溫濕度高、通風不暢等應激反應大,造成仔豬體質下降,抗病力差,容易感染疾病,引發疾病的爆發和流行。對保溫設施、通風系統、飼養密度等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進和調整,以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減輕環境的應激程度,從而緩解疾病的壓力,才能更好地保障豬群的健康。研究發現飼喂液態飼料更有利于仔豬腸道健康和生長。固態飼料常引起斷奶仔豬腸絨毛萎縮,而液態飼料能夠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為了減少斷奶應激,推遲斷奶時間至28日齡是有效的措施,仔豬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發育的更完善,能夠更好地抵抗病原菌的入侵。生產實踐表明縮短哺乳期不會提高母豬的PSY,主要原因是早期斷奶會導致母豬因子宮復舊不到位,影響受精卵的著床,影響受孕率和胚胎成活率。生物安全體系是現代養殖生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維護動物健康的保障,是一項系統的疫病防控工程。生物安全的核心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生物安全對外主要包括:做好人員、物資、車輛、飲水的消毒、殺滅蒼蠅、蚊子、老鼠、防鳥等可能帶來病原傳播的各種因素。注重水源傳播可能帶來風險,特別是夏季大腸桿菌超標嚴重,導致夏天腹瀉疾病多發,水中加入緩釋性酸化劑或化學消毒劑對飲用水消毒殺滅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對內就是保護易動物:提高動物自身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力。做好疫苗免疫是提高動物特異性免疫力的重要措施,同時飼料企業更要從抗病營養技術上增強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粘膜免疫功能,因此抗病營養技術和粘膜免疫技術必將成為飼料行業禁抗的核心關鍵技術。綜上所述,替抗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強化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飼養管理、改善飼養環境、減少豬群的應激和科學的免疫保健等。飼料企業需要調整飼料配方設計理念、營養源的選擇、飼料加工工藝、抗病營養技術運用。只有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通力合作,朝著“營養免疫”和“健康養殖”道路共同邁進,養豬場才能實現在無抗條件下“養”好豬。

许昌豢燃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惠州市全通物流有限公司|
机床垫铁有限公司|
广州斯卡尼冰淇淋有限公司|
淄博巨东工业有限公司|
机械泵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铭世博公司|
广州联世展会|
排污阀有限公司|
河北省巨兴工业泵厂|
电能仪表有限公司|
598
215
302
959
197